建言献策!荣邦瑞明参与编制《PPP项目土地应用研究》出版

土地作为一种资源,在支持PPP项目建设方面有哪些功能和作用?不同的功能作用如何介入和操作?

土地作为一种资产,价值如何实现?溢价如何分成?如何支持产业、基础设施和PPP项目?PPP项目用地的应用与实践?

针对这些问题,荣邦瑞明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自然资源部专家合作出版行业新书《PPP项目土地应用研究》。基于目前国内PPP这一新型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聚焦其在建立健全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新时代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和做法,在搜集、分析现有政策、法规、案例的基础上提出PPP模式的改革思路与政策建议。

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在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服务供给领域建立的一种长期合作关系。建立健全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条件,而PPP模式则是推进新时代我国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模式之一。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都是通过 “平台融资+土地财政” 的手段来推动城市化建设的,而在现行政策环境下,PPP模式则成为加速城市基础建设的重要手段。土地作为空间载体及重要资源,在城镇化进程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土地是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载体,而对于经济落后或城市化率仍较低的地区而言,土地还是其在实现城市化 “ 原始资本积累” 时可动用的主要资源。

目前,PPP模式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但有关PPP项目建设用地的取得、土地成本的分摊、土地增值收益的分配,以及溢价归公等问题,至今缺乏系统的研究和明确的实务操作路径,对PPP模式的规范与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制约,亟待系统地加以分析并做出合理的、统一的制度安排。

由于PPP模式涉及的土地问题较多,本书是在借鉴中国财政学会委托课题 “ PPP项目土地应用研究” (2018) 部分成果,并对相关问题作了进一步研究的基础上成稿的,主要就如何获取PPP项目建设用地、如何利用政府基金预算弥补PPP项目资金来源不足,以及土地溢价分配等问题展开相应的研究。首先,本书对PPP项目用地法规政策进行了梳理,并从应用层面对PPP项目用地取得方式进行了分析,同时重点论述了 “ 土地资源配置” 方式的可行性。其次,通过研究政府性基金预算的使用限制,探讨其在城镇综合开发类项目中的应用。再次,通过整理典型的PPP项目案例,梳理各类项目中的土地应用方式,并从扩大PPP项目收入来源的角度,探索溢价归公模式应用的可行性。最后,从土地取得、土地价值的分配利用等多角度提出政策建议。


微信图片_20220310142531_副本.jpg

荣邦瑞明本着“让合作更简单”的使命,在本书的编制中,重点整理典型的PPP项目案例,将在项目实践中自身积累多年的工作经验与行业分享、交流,希望能为业内人士的投资活动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