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成都东部新区2021年第1次项目“竞进拉练”活动开展,成都市政府副秘书长、成都东部新区党工委书记张瑛带队现场督导重大项目建设进展。创意产业园、丹溪大道、环湖路、金融创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项目接受了“检阅”,成都东部新区全面掀起了建设热潮,生动呈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的建设场面。
张瑛强调,今年是成都东部新区加快成型成势的关键时期,新区上下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高质量发展攻坚年”各项安排部署,确保新区在大运会前呈现城市雏形。短短两年时间,成都东部新区就要从规划图到初具雏形,这对于一个由3个新城、9大片区、13个镇(街道)组成、占地729平方公里的新区来说,其实施难度可想而知。新区领导之所以有底气提出这样的目标,除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之外,也与新区不断完善的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密不可分。
庖丁解牛,全面问诊新区发展瓶颈
成都东部新区的开发与传统开发模式不同,是在反思传统片区开发模式弊端、学习借鉴世界先进城市经验的基础上,着眼于全局和长远,实践探索出的新城新区营建模式。正因如此,东部新区的开发工作更复杂、管理要求更高。
新区党工委高瞻远瞩,在新区设立之初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一直把片区综合开发管理体制机制完善作为重中之重。作为新区的服务机构,荣邦瑞明接受委托,在对新区综合开发进行投融资顶层设计的同时,也针对片区综合开发工作管理制度设计进行专题研究服务。
在进行针对性设计之前,荣邦瑞明咨询团队采取“庖丁解牛”式的深度调研方法,耗时数月,对东部新区各环节的实施情况、体制机制的建立情况、现阶段开展建设及未来开展运营的瓶颈、困难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调查。
通过调研,咨询团队发现,东部新区的运营管理体制、政企协作体制、投融资模式体制、考核评价体制等皆是初步建立,并不完善。东部新区需要进一步优化片区综合开发规划体系、实施城市设计落地检查督促机制、明确土地资源开发配置机制。
除此之外,东部新区现行的的体制机制还面临五方面的不足。一是存在工作预留时间不足,重大事项审批流程较长等项目建设管理体制问题;二是融资途径少,自有资金不足,投融资体制存在缺陷;三是产业发展机制不完善,缺乏清晰的优惠政策;四是城市运维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五是国有企业考核评价缺乏有效统筹。
精确的把脉找到了制约新区发展的瓶颈,接下来就该开药方了。
对症下药,助力新区体制机制完善
在切实理解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先进理念的前提下,荣邦瑞明针对东部新区开发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借鉴成都蛟龙工业港、上海浦东新区、雄安新区、天津滨海新区等国内外典型区域的发展经验和教训,从八个维度为东部新区提出科学可行的体制机制优化方案。
围绕统筹构建规划体系、建立完善规划管控体系和工作合作机制、实施多样化供地策略、完善项目管理制度、扩充融资渠道、建立协调开发体制、优化产业发展机制、设计共建共享合作机制等八个维度,荣邦瑞明形成了关于东部新区的《片区综合开发工作调研报告》和《片区综合开发体制机制研究报告》。
报告从规划策划、土地利用、项目建设、融资开展、产业招商及城市运维等多方面对东部新区工作开展情况、存在问题情况等进行全面陈述,对片区开发的体制机制运行情况、片区开发存在的主要体制机制问题进行深度解析,提出“创新营城模式”下的解决方案,得到了片区综合开发各参与主体的一致认可。
基于研究报告,荣邦瑞明还协助新区政府编制了片区综合开发工作指南,明确各方参与主体在片区划定、规划编制、开发主体选取、项目公司组建、开发方案制定、开发实施、资产移交等各项工作中的实施流程、权利义务与工作职责。同时,形成了管理体系,并制订了相关协议和流程文本,指导片区综合开发的落地工作。
目前,东部新区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在践行创新发展模式的同时,很多新课题也在不断涌现。作为国内城市建设开发领域内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荣邦瑞明将继续为东部新区体制机制建设建言献策,助力东部新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片区综合开发体系。
未来,荣邦瑞明将践行“让合作更简单”的企业使命,不断探索与实践,与客户共成长,为城市创新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解决方案。
版权所有: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