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城模式创新助力成都东部新区打造未来之城

成都东部新区规划面积729平方公里,空间范围包括简阳市所辖的13个镇(街道)所属行政区域。其定位为国家向西向南开放新门户、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平台、成德眉资同城化新支撑、新经济发展新引擎、彰显公园城市理念新家园。

 

一张关于成渝相向发展的连线图在网上流传已久。这是一座让世人羡慕的“未来之城”;满足市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未来之城”;造福子孙后代的“未来之城……那么该如何实现呢?

 

5月28日,成都市东部新城办副主任罗云与成都交投集团副总经理姜克锦、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陈民共同做客《新天府会客厅》,参与了全国两会特别报道——“东部新区·一座面向世界的未来之城”的访谈节目,共同探讨东部新区发展前景,谋划新蓝图。

 

一路向东:东部新区破茧“未来之城”初显


自2017年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城市东进的战略部署以来,已历时三年。

 

今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上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明确提出支持成都东进、重庆西扩。

 

4月28日,四川省正式批复同意设立成都东部新区。

 

5月6日,当四川省委、省政府为成都东部新区授牌;《成都东部新区总体方案》《成都东部新区空间发展规划(2020-2035年)》等也随即发布。

 

至此,成都东部新区被赋予了全新的五大定位。

 

如何实现片区“共建共享”“综合平衡”


“在东部新区建设中,我们推行片区综合开发模式,是通过对传统的营城模式认真总结和反思基础上,进行的探索。”罗云表示,“我们希望,在东部新区的开发中,不再走‘点状扩散、圈层发展’的老路子,能够尽量避免再次出现传统营城模式下很容易产生的大城市病。”他还强调,片区综合开发是实现理想城市发展效果的重要抓手和方法。

 

在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的落地工作中,姜克锦表示,需要搭建“三个平台”即开放合作平台:引进行业龙头开展合作;资金保障平台:建立多元化筹资渠道;要素支撑平台:助力高新技术研发。

 

荣邦瑞明运营服务团队协助东城办对东部新区的开发进行了调研和解剖,并针对其提出的“五个转变”进行了落地路径的设计。

五个转变

主体转变:从政府规划、企业建设到共谋共建、共治共享;

发展逻辑转变:从“产城人”到“人城产”;

营城方式转变:从散点开发到集中成势;

建管模式转变:从单线推进到统筹融合;

投融资模式转变:从土地融资支撑到建设运营平衡。

 

陈民表示,东部新区创新的营城模式突破了传统开发模式弊端,是对传统城市建设管理模式的升级和优化,具有很强的落地性。

 

五要素:构建成熟、系统的城市运营方法


东部新区的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为“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商业化逻辑;投融资、规建管一体,滚动开发综合平衡”。其不仅着眼全局和长远,还有利于兼顾整体利益和商业逻辑;推动国企转型;搭建与国内外优秀企业合作的平台;提升城市开发建设的整体性。

 

谈及政府部门在东部新区体现的主导作用,罗云认为,“在片区综合开发模式下,政府主导不是大包大揽,而是和片区开发主体形成优势互补、职责边界清晰的合作分工关系。目的是希望通过制定规则、解决问题、当好裁判,帮助企业真正转型为城市运营商,为片区综合开发工作赋能。”

 

姜克锦将企业在东部新城建设中的角色,概括为:统筹片区开发多元利益主体;平衡政府与企业诉求;兼顾社会公共利益与企业商业利益;坚持市场化逻辑。

 

针对新区发展中存在的难点,陈民表示,“片区综合开发实际上可以看作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从全生命周期的角度看,东部城区想要构建起一套成熟的、系统的城市运营方法,需要具备五个要素:可以概括为

1)规划统筹兼顾

2)政企分工明确

3)合理配置资源

4)计划科学稳健

5)产业因地制宜

这不仅仅对于成都市有重大创新意义,对于未来国家整体的城市化探索都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今年是东部新城建设整体成型成势的关键之年。从做客嘉宾的发言中可以清楚地看到,片区综合开发是切实转变营城理念, 推动国有企业转型发展,实现投融规建管一体化的新模式新举措;“人城产”营城逻辑,能更好地吸引人、留住人,为创业、生活提供平台空间;先进产业导入驱动,可以充分发挥国际空港和自然生态的独特优势,聚集高端产业,加快引进一批有影响力的重大项目……东部新城,这张耀眼的新名片,将成为世界的标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