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被PPP崴了脚

201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天召开,盘点一年经济发展形势,定调明年发展基调。在城镇化领域耕耘十多年的我们,自然被很多朋友要求,希望我就明年的城镇化说点什么。我的基本建议是,中国城镇化要小心被PPP崴了脚。一是警惕上下信号传导和理解失误导致的崴脚,二是警惕PPP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概念狭义化导致的崴脚。

做预测是个很不靠谱的事情,但是我们确实做过大胆的预测,那就是在十八大之前我们在凤凰网专栏断言,新一届领导班子一定要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并出版了新书《政企合作——新型城镇化模式的本质》,给出这些预测性的观点并提供了操作性指南。这是基于我们十多年在城镇化领域系统化的理论积累和投融资实践产生的认识。

我们很多人都有崴脚的经历,所谓崴脚,医学上称为“ 足踝扭伤”。小时候常听老人们说的一句话就是“别心急崴了脚”,崴脚的时候,都是人着急的时候,着急导致崴脚,崴脚之后你一切的急事都得放下,效率没了,你要达到的目标可能也没有了,此所谓欲速则不达。崴脚是大脑意识与控制足踝的运动系统没有协调好,导致了大脑判断和实际操作的失误,崴脚成了必然。一般来说要么是意识太快,行动太慢,要么是意识跟不上行动。

现在整个中国经济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一方面中央政府要求大家慢下来,转变发展方式,尤其在城镇化这个问题上提出新型城镇化的概念,可谓煞费苦心。中央怕地方政府的心态调整不过来,又提出了“新常态”的概念,告诉地方政府和企业界,经济发展的快慢不要紧,关键在于发展的质量,要稳健实现中国经济的根本转型,绝对不能半途而废。另一方面地方政府呢?面对着经济发展的压力,面对着就业压力,还要面对地方债务还账高峰的压力,而这时又赶上地产商不敢或不着急买地,土地卖不出去。因此“急”是地方政府的主旋律,而政府急又与市场不急形成反差,地方政府干着急没办法。

前几天中央两大部委分别出文件,支持PPP发展。文件的作用和好处我就不说了,我站在信号传播的一致性角度提点想法。在两部委的文件中,我们可以读出推进PPP的急迫心情。在发改委出台了“发改投资[2014]2724号文”中,有“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的字眼。文件出台后,我问了一些朋友,尤其是发改系统的朋友,他们说这个文件下发,确实传递出中央政府急迫的心态,是不是最高决策者的意思,咱不好评价,但是这种急迫的心情会使得地方政府更无所适从。

自2004年《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出台后,在我国基础设施领域,各种类型的PPP项目都在稳步推进。近期两部委密集出台多项推进PPP政策,除了对地方政府以往的实践在条文层面予以确认以外,在地方政府“干着急而没办法”的背景下,是否会传达出又一副大干快上的信息?

从上到下信号传递混乱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好,导致中国经济的崴脚,这是一种必然。如果不能对中国经济重新稳定预期,不能沿着新常态的思路走下去,左右摇摆,继续上下信号传递混乱,最近两年多的刹车、稳健转型工作可能就会付诸东流。

关于PPP还有一个可能导致崴脚的原因,就是把中央关于“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这样一个国策狭义化,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虽然两部委的文件强调政府转型,强调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但是具体项目操作文件中狭义PPP的味道太重。稍稍理解中国城镇化现状的专家或地方政府都知道,除了在城市水务、轨道交通等领域单体项目的PPP以外,在区域开发等综合性项目中各地探索出政府与社会资本多样化的合作模式。如果按照狭义的PPP概念去理解,城镇化所需要资金的20%可能都解决不了。狭义概念下的PPP项目,除了项目自身的部分收益外,一般需要政府提供部分的补贴,这里有一个问题始终萦绕不过,政府补贴这块,地方政府如何保障还款来源,在规范的政策渠道中实际上未来地方政府几乎没有偿还这些PPP项目的资金。

一些机构为了各自的利益,把PPP的声音炒地很高,企图用狭义化的PPP取代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这就有绑架国家政策的嫌疑了,应该说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最近出台的文件总体读下来,应该说受到了一些机构的影响,在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狭义化为PPP,这会使得中央的好政策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打折扣。另外,制约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关键性要素,即资金问题,文件也没有涉及。上文提到自2004年起,地方政府在推进各种类型的PPP项目中玩得风生水起,但现在地方政府越来越不会玩了。产生这个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对土地财政的禁区。过去大家经常攻击土地财政,现在好像土地问题触碰不得了。搞土地财政,不意味着要把土地贱卖给PPP项目公司。不搞土地财政,不意味着不需要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开发土地,否则那么多PPP项目的建设有什么价值呢?难道不发展城镇化,不熟化土地产生新的发展空间,城镇化中的人口要住在PPP的项目上吗?没有空间包容更多的人口,PPP项目的价值何在呢?PPP项目所承诺的还款来源岂不就是空中楼阁。

对PPP,一直有狭义和广义之分,一开始就看到大家炒作PPP,本来没想多说什么,但是两部门文件的出台,把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概念狭义化的味道更浓了,这就存在着一种极大的可能,按照这两个文件发展下去,以后演绎出的一系列操作性文件就没有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概念了,这个事实如果做实,中国的城镇化融不到资金的问题会加剧,项目包装违规操作会更加严重,所有项目都要往变相地往狭义PPP项目里面装了。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马上结束了,透过纷繁复杂的经济现实看待这次经济会议,“新常态”仍是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字眼。新常态是中央政府提出和倡导的,旨在为转型中的中国经济、社会注入稳定的因子,这说明中国这个庞大的机器在中央指挥层面已经主动刹车转型,并且发出了信号,可是指挥手脚运作的操作系统还没有从惯性中解脱出来,还按照惯性在思维和处理问题。

中国经济能不能不崴脚,短期看,中央各部门要做好政策解读,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相关社会机构最好有点大局观,城市毕竟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是普遍联系的,千万不要做导致城市复杂系统崩溃的那个蝴蝶翅膀。从长期来看,除了通过法律、规范和技术层面解决外,长期来说需要对各级人员的教化,让其真正意识和体会到新的玩法,体会到“稳”可以比“快和急”更有效率和效益的时候,中国经济的转型也就彻底完成了。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