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城镇化的新视角

在企业发展史上,存在着这样一段转折时期,就是由过去的生产导向转向消费导向的时期,我国现今也已经进入这样一个阶段,产品生产能力开始过剩,广告和市场营销开始出现,企业的管理重心由单纯注重生产技术和生产能力的管理转变为生产和市场并重的管理,消费者的研究已成为企业营销的一个重要方面。中国的城镇化发展到今天,城镇化率已经超过了50%,反思过去的城镇化模式,照样存在着重城市建设轻人口需求的“重生产轻消费”现象,这种状况不可持续。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应将消费城市功能的人——我们称之为城市消费者——作为城市发展的核心要素,研究和重视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以城市消费者的需求作为城市管理和城市投资的抓手。


以人为本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和手段


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目前政府和学界对以人为本的理解基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二是在城镇化过程中,要转变思维方式,由主要关注物到到关注人,包括进城农民工和村民的市民化等;三是为进城的人创造公平的机会,包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等;四是为城里人创造更好的生活和生态环境,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些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都是非常好的愿景,但是无疑会增加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地方政府如何创造更多的财政收入解决这些问题,是摆在每个城市政府首脑面前的严峻课题。

众所周知,新型城镇化的另一个含义是启动内需市场。如果不能有效集聚人口,提高消费规模,政府财政将捉襟见肘,却要同时面对财政支出的大量增长,新型城镇化必然难以为继。中国过去的城镇化过程中,偏重城市建设而忽略产业发展和人口集聚,最终导致城市陷入发展困境的现象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也就是说,以人为本既是新型城镇化的目标,也应该是新型城镇化的手段。


城市消费者的概念和内涵


中央提出人的城镇化之后,我们象研究企业一样,研究城市是否到了重视自己消费者的时代了。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发展进入分化时代,如果城市政府仍然像过去一样,把人口仅仅当做一个城市发展的分母,不对人口进行细分,研究人口的经济属性、消费属性,城市在城际之间的竞争中将逐渐处于劣势。我们在大量城市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城市营销理论,提出城市消费者的概念,将购买城市的产品和服务,消费城市功能的人称之为城市消费者。在新型城镇化蓝皮书中,我们将城市消费者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城市常住人口,二是到该城市旅游、购物、上学及从事商务等活动的人口,三是城市外阜消费本城市企业生产的产品或服务的人口。从城市消费者的角度来看,城镇化的过程就是城市消费者不断累加的过程。


城市消费者对新型城镇化的意义


城市分化及竞争的加剧要求城市政府转变城市管理理念,从生产(投资)导向转变为需求(消费)导向,根据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去提供城市功能、产品或服务。城市消费者的概念,站在国家的层面也许不是很重要,但是作为城市政府,如果清晰知道自己的城市消费者的数量、质量,以及这些消费者分布在哪些领域,哪些地区,这些消费者变化的趋势,则对于城市政府的首脑是至关重要的。一是可以帮助地方政府做好城市消费者的管理和服务。跟踪城市消费者的消费结构的改变,可以更好地应对消费观念的变化,保持城市对于城市消费者持续的吸引力,防止城市消费者流失,导致城市衰落。二是可以帮助城市政府更好地制定城市发展战略。各城市在制定发展战略时,最需要明确的就是城市人口和产业结构,而人口的范围不是户籍人口,不是常住人口,而应该是城市消费者,而产业结构背后更是依托于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等。三是帮助城市政府做好转型策略研究。拿资源型城市转型为例,如果要搞清楚替代性产业在哪里,需要研究这些产业的消费者目前在哪里?这些消费者能够成为我的城市消费者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城市需要做什么样的工作能够把这些城市消费者所在的企业吸引到我城市里来等。


城市消费者应用实践


山东某县级市拟开发高铁新区,规划面积60平方公里,规划人口40万人。在向房地产商做新区推介时,开发商根据当地常住人口数量,普遍认为新区难以形成40万人的人口规模,未来房地产市场容量有限,没有投资欲望。后来用城市消费者的指标来替代传统的常住人口指标进行房地产市场需求分析。该市经济实力较周边市县强,有明确的支柱产业,经济对外辐射半径较广,对周边人口的吸附力较强。虽然该市常住人口170万人,但是可以影响辐射的人口(城市消费者)可以达到260万人。据此推算,新区完全可以达到40万的人口规模。在此基础上完成的房地产需求定量分析,获得了投资者的认可,最终成功地引入了新区开发商。在城市消费者理论中,城市消费者也是城市的一项核心资源,城市管理者在做城市营销时要将人口附带的经济属性和市场属性体现出来,将城市消费者作为城市资源加以宣传和推介,吸引投资者投资。

以城市消费者视角分析城市之后,我对城镇化过程中城际之间的竞争程度更加担忧了。随着新型城镇化的展开,对城市消费者的竞争将是下一轮城市竞争的重中之重。未来的城市也许会像现在的企业一样,有倒闭的,有破产的,盲目造城运动将会带来更大的风险。城市消费者的研究和数据的公开化也许会缓解地方政府的盲目投资行为,也将为企业投资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持。目前,由于我国公开统计数据的局限性,对城市消费者的数量、质量以及城市消费者结构等方面进行定量研究存在一定障碍,但是地方统计部门若把城市消费者的概念提升到城市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的话,这个问题并不是没有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