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篇文章《构建三层财务平衡关系》中,我们分析了项目投入产出的资金平衡问题,这是三层财务平衡关系中的第一层,也是基础层。资金平衡问题关系着一个项目是否具有投资价值与市场吸引力,是项目是否可行的基础判断,大多数人对项目投入产出资金平衡问题的理解容易简单化,片面化,认为资金平衡问题就是算大账,收入大于投入就可行,反之就不行,但基于我们大量的项目经验来看,这种理解方向上没有问题,但不够客观严谨,要正确理解项目投入产出的资金平衡问题,要抓住三个核心要点。
一是算账要贴近市场现实,不要“缺项”。
在分析城市更新项目时,要着重理清项目运作周期内包含的各投入项与收入项,从贴近市场现实的角度,对项目的潜在投入和收入做出充分判断和预估,做到不“缺项”。
在项目投入产出测算中,最容易被忽视的资金项通常是运营阶段的持续投入,城市更新项目中包含了很多类型的子项目,每类子项目的经营逻辑不同,日常成本支出构成不同,成本支出强度不同,大修与设备更新的频率与规模也不同,这就需要对每类经营子项目都有充分的行业理解。
例如典型的新基建、智慧城市等配套设施项目,具有重置成本高、技术周期短,更新频次高的特点,一些项目甚至10年累积的运营成本就会超过前期的建设支出,且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城市更新还涉及到大量以内容运营为主要特征的工作,比如文化、旅游、商业、场馆、社区的运营等等,这些工作要做好,需要持续的投入,不能只考虑硬件投入而忽视了大量而长期的运营支出。
运行成本项是一个单看不起眼,但全周期累积后又不容忽视的支出项,对最终财务结果的影响很大,需要在测算中充分考虑,避免缺项漏项,力求测算结果贴近实际,能够为项目实施提供决策依据。
二是算账不要“太满”,要给未来的运作留足空间。
所谓的投入产出平衡,并不是简单指投入等于产出,要实现资金平衡,就需要充分考虑市场的预期与接受度,为给未来的运作留足空间。平台公司作为主导者和统筹者,在项目“降维”与分解策划中必然要引入多方合作主体。对于平台公司来讲,站在政府视角算账,容易忽视收益回报,把账“算满”,而对于合作方来讲,则要基于自身的诉求和投资纪律重新评估项目,这种评估通常要对项目进行一定程度的“打折”。
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政府和企业两方视角,政府算账更看宏观,考虑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只要项目能落地就认为具有可行性,看重的是项目何时落地、何时能够提供服务供给,带来提质效果;而企业算账主要看财务指标,投资回收期、投资收益率、高峰投资额等等,既要风险可控,又要有利可图。
举一个项目实践中的例子,某个城市更新项目经过平台公司的策划包装,实现了投资平衡,并编制了方案面向市场做测试,该项目吸引了多家大型企业的关注前来洽谈,其中一家企业在与平台公司达成初步意向后表示愿意参与竞标,并开始着手编制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内部决策。但问题就出现在内部决策环节,项目基本情况上报后,根据企业内部投资管理要求,原方案中部分预期收入难以获得过会认可,因此面对同样的项目条件,企业自己的方案呈现出亏损的财务结果,致使项目最终未能成行。
我们认为政企两方视角都没问题,这是由各自角色和职责决定的,但平台公司作为企业,要以市场化方式运作项目,要充分考虑市场预期,留足空间,为引入各种类型的合作伙伴创造条件。
三是算账要充分考虑资源整合,确保符合每个行业的特征和需求。
在投资有回报的前提下,为引入合作伙伴留足空间还体现在资源的整合方面。对于规划功能较为多元的城市更新项目,没有哪个合作伙伴有能力解决所有类型子项目的投资建设和运营,那么作为大业主的平台公司,就需要考虑在不同的子项目上,引入不同的专业合作伙伴,通过整合更多的资源来解决问题。
这种整合的前提,就是要按照不同行业的规则,来筹划用何种方式引入合作伙伴。例如养老服务可以委托运营;酒店管理可以在委托经营的基础上进行收益分成;演艺展览可以租赁场地也可以引入运营方,在此基础上进行票务分成;还有的子项目可以转让部分股权甚至全部转让。有些领域适合长期合作,有些领域需要短期轮动。资源整合要遵循细分专业领域的行业规则和是市场需求,做好资金运用的接口安排,这样才能吸引各类专业合作伙伴的参与,共同创造价值。
通过以上三个核心要点的分析,我们希望告诉大家的是,实现投入产出平衡是项目可行的基础,但平衡也要客观、真实,尤其是针对城市更新这种子项目众多的复杂项目,我们将平衡关系的内涵定义为:以算账不缺项保证结果的真实性,以留足运作空间保证结果的操作性,以遵循行业规则保证资源整合的可行性。
本文作者:副总经理 陈非迟
版权所有: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