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更新与城市体检

我国中医有治未病的理论,善后弥补不如事中控制,事中控制不如事前预防。为防治城市经营过程中的“城市病”,近年来,住建部积极推进城市定期体检工作,城市体检也逐渐成为城市更新的前置性制度设计依据。

一、城市体检的发展历程

2011年,深圳市在《深圳城市发展(建设)评估报告2011》中,首次明确提出城市体检的概念及实施框架;

2015年12月,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的要求,要求提高城市的承载力和抵御自然灾害、防范风险的韧性,推进城市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建立常态化的城市体检评估机制”;

2017年9月,住建部在《关于城市总体规划编制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建立“一年一体检,五年一评估”的规划评估机制,评估结果报审批机关和同级人大常委会,并向社会公开;

2019年至2021年,住建部先后将59个城市列为城市体检样本城市。同年,住建部发布的《关于开展2021年城市体检工作的通知》,提出把城市体检作为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推进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城市开发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抓手。

二、城市体检内容与工作方式

主要内容。由生态宜居、健康舒适、安全韧性、交通便捷、风貌特色、整洁有序、多元包容、创新活力8个方面、65项指标构成城市体检指标体系。依据指标体系制定具体体检内容。

工作方式。围绕城市体检各项指标,采取城市自体检、第三方体检和社会满意度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

1.城市自体检。由样本城市人民政府组织开展,以官方统计数据为主要依据,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查找城市人居环境质量及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建议。

2.第三方体检。由住建部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对城市体检各项指标测算分析,综合评价样本城市人居环境质量,查找存在的问题。

3.社会满意度调查。由住建部组织第三方机构开展,全面了解群众对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满意度,查找群众感受到的突出问题和短板。

三、城市体检与城市更新的关系

如果城市体检是对城市的健康状况的检测,城市更新就是根据检测结果开出的“药方”。实施城市更新的路径是先开展城市体检,再根据体检结果制定城市更新规划(计划),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以合肥市和重庆市城市体检推动城市更新项目为例:

合肥市2021年推动建设没有“城市病”的城市行动,成立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城市体检工作领导小组,第三方单位和市直相关部门成立专家组,全面开展城市体检工作,找出城市发展中存在的突出短板,共梳理道路拥堵、停车难、城市文化特色不足等20项问题。之后充分运用城市体检结果,补齐城市人居环境中的短板,以城市体检引领城市更新,先后开展老城区有机更新、公共停车场建设、人才公寓建设、城市医疗基础设施建设等工作,对于城市存在的“病症”,对症治疗、靶向治理。

重庆市2021年启动重庆城市体检暨社会满意度调查,邀请全体市民参与,共同为重庆城市发展“出谋划策”。在主城新区引入第三方体检工作模式,动员部署城市体检相关工作,建立“街道-社区-专家团”协作机制。针对体检发现的短板和“城市病”,重庆形成了“城市治理项目方案”,向相关市级部门提出了48项工作建议;将相关结论和建议融入了《重庆市城市提升“十四五”行动计划》《重庆市城乡人居环境建设“十四五”规划》以及城市更新等重点工作安排中。

以城市体检为抓手,实施城市更新,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便于有针对性的解决城市、居民的当下所需。

四、总结

城市体检结果反映样本城市的人居环境质量状况,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所在省(区)的人居环境质量状况。城市体检引导城市更新也成为了各方的共识。可以预见,城市体检将在全国推广,形成常态化工作,使城市更新更有方向性、针对性,以实现更高效的建设高质量健康城市。


(作者:城市发展事业部 项目经理 刘鑫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