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之用和有之利——如何改善我们的学习

新时代是一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时代,学习对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但学习的目的到底是什么、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很多人对这些基本问题都还不那么清楚,尤其是学习的目的究竟是“有用”还是“有利”,似乎有很多人发生了混淆。学习目的上的偏差,直接导致了学习焦虑症。“双减”之后,家庭教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这是一件好事。但是,不正确的学习导致焦虑这个问题不会自动从根本上解决,甚至有可能,目的和根本方法不正确的家庭教育也许会变成新的负担,产生新的焦虑。

古人说“学以致用”,究竟什么是“用”?本文仅就这个小小的“点”,检讨学习中的一些误区,展开一些对新时代如何改善学习的思考。


“学以致用”还是“学以致利”?


“学以致用”的意思,通常的理解是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应用,而不是为了炫耀。也有人的理解是,学习就要学有用的。我的理解是,通过学习,让自己的人生达到“中和”的状态,不发则已,发而皆中节,这才是学以致用的应有之意。


image.png


什么是用,什么是利,这是一个很有必要说清楚的问题。这导致了种种扭曲的社会观念和不正常的社会风气。

《道德经》里有句话很好地论述了利和用:“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说文》:“用,从卜从中。”“利者,义之和也。”《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中而后能用,和而后能利。

举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什么是“利”,什么是“用”。现代人先发明了电,后发明了电灯,电灯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电灯之利还只是电的无数用处之一。当我们把电灯理解成一盏能够用电照明的灯,这就表明我们就只看到了电之“利”而忽略了电之“用”。电灯即以电作为能源的灯,这里包含了两件事情:一件是灯的能量来源是电,而不是过去用的猪油、牛油、菜籽油,也不是用的汽油、柴油;另一件是用电作能源的这盏灯。对于普通人来说,由于电看不见,摸不到,所以就看不到电之用——电能和电力,而只能看到电之利——灯。电是灯之用,灯是电之利。

以上所述,并不是单纯为了辨析概念,而是为了消除一个现当代人普遍常见的误解:把“利”当作“用”。


以“利”为“用”,无用也无利


经历过近代百年变革之后,我们现当代人离传统已经很远了。分不清“利”和“用”,两者相混淆甚至主次颠倒,这是优良的学习传统发生断层的表现之一。

说当代人不爱读书显然有失公允,地铁里、公交车上常见青年捧书苦读。但稍加注意便可发现,他们所读之书,几乎都是应试之书、实用技能之书。所谓“实用”,其实是“有利”,即有现实的利益在里面,或考公务员,或考职称,或为进大公司准备必要技能。

无之用并不是玄而又玄的道理。我去驾校学车,第一堂课的教练就问我:“摸过车没有?”我说没有,他便表示放心了。休息中问他为什么,他说最怕自己摸过车的学员,学了一堆毛病,改起来不好改,难教得很。我又问他:“什么样的人最好教?”教练说:“年轻半文盲最好教,因为他们脑子里是空的,一切都自然而然,几乎不用教就会了。年龄大、高学历的最不好教,因为他们脑子里先入为主的东西太多,灌不进去,眼高手低。”

我们这支团队敢于走出来自己创业,凭的是一股想做事的志气。至于知识和经验,是我们最不缺的东西,它甚至是我们首先要解决的一个难题:头脑里知识经验太多,必须先彻底放空它!

许多和我一起学习中国文化课的同学谈到他们为什么来学习传统文化,一个很重要的动因是:他们有知识、有能力、有见识、有财富、有地位,但是却处理不好公司和家庭事务,搞不好子女教育,个人很苦闷,家庭很不幸福,甚至也很不讨同事和下属喜欢。

为什么人脑子里有知识、有经验反而做不成自己想要做好的事情?我们常说,经历就是财富。“有”难道不比“没有”好吗?还真不一定。人可以什么东西都没有,但不能没有智慧。人如果什么都想“有”,却恰恰会离智慧越来越远。


image.png


重有之利而轻无之用不是“自古以来”的,也不能全怨社会风气“都这样”,认真检讨其内心的根源,我想可能是出于两点。

其一,重“利”是因为对“有”的贪心,对钱财等物质利益拿得起、放不下。

有个地方的耍猴人逮猴子的方法很有意思:做一个篓子,留一个比猴拳头略小的洞,在篓子里放上一些花生,放在猴子经常出没之处。猴子见了,就把手伸进篓子里抓花生,抓了一把花生,再掏就掏不出来了,直到猎人来把它逮住,它也舍不得放手。猴子贪心,该放手的时候不知道放手,最终失去了自由。智商有限的猴子如此,其实很多人也是如此。

钱财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这是人尽皆知的道理,但其深意未必都能领会。比如很多贪官,贪了上亿的钱,图什么呢?国家给他的待遇难道不足以衣食无忧吗?不足以体面地生活吗?很多贪官出身贫寒,本应更能体察民间疾苦,珍惜党和人民的培养,更加尽心尽力地为人民服务,最终却害人害己,祸国殃民,皆因放不下一个“利”字。

其二,自我意识过于强大,俗话说就是太自我、太在乎自己了。

一个有着崇高社会地位的人,从来不自夸。一个经常自夸的人,其实没有一个人会真的看得起他。有的人看起来并不爱财,但是却贪慕虚名,爱好虚荣。这就是自我意识过强的表现。过强的自我意识也是只懂“有名之利”,而不懂“无名之用”。

谦虚的人都懂得“无之用”。毛泽东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又教导子女要“夹着尾巴做人”。而我们当下很多人、很多自媒体,宣扬利己主义思想,鼓吹要解放孩子天性,片面强调“人性都是自私的”。就连学校也以分为本,成天教育学生好好学习,就可以升官发财,美女成群;不好好学习,就只能去扫大街、打光棍。几十年走偏的宣传和教育下来,社会风气就逐渐坏了:人人不以对社会有用为荣,也不以赤裸裸牟利为耻了。

混淆了利和用的关系,导致了学习的本末倒置。学习的目的由用变成了利,结果是拿起了利,而丢掉了用。丢掉用的结果是,暂时得到了利,失去了用,更长久地看则是既不得用,又不得利。 


家庭教育要放下“教育”


正是针对全社会学习目标已经发生偏歧的现状,所以国家才会出台“双减”政策,才会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 减利才能增用,立德才能树人。

按照《家庭教育大纲》的要求,孩子大约到13~16岁阶段,就开始进入成熟期,就要开始接触社会。开始脱离学校和家庭的保护走入社会后,学习开始大量与经验教训直接相关,而孩子的经验教训很大程度上来自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训练。比如对规则的遵守、对压力的承受,常常是在经受社会压力、遭受行动挫折、接受社会约束的情况下学会的。约束、挫折及社会阴暗面本身对孩子可能是痛苦的,但是良好的家庭教育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它们,学会掌握它们背后带来的最为有用的处世态度、承压能力、生活信心等必备素质。可以说家庭教育重在学习“无之用”。


image.png


现代教育是现代社会的一部分,现代学校则是现代教育的主体。所谓现代社会,从很大程度上来说,本质上就是指工业社会。现代学校的本质是服务于工业社会的。这个性质决定了它以系统地传授知识和技能为强项,可以说目前的学校教育重在学习“有之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规定,家庭教育以“立德树人”为本。因此家长们就不要紧盯着所谓的“起跑线”了,不要再把自己的谋生焦虑传递给孩子,要放下具体的知识技能教育,放下一副“教育”人的吓人架子,在如何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上下功夫,努力促成有利于健康、幸福、快乐的学习。无用之用,在这里的具体体现就是无教之教。

我国正在建设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社会该怎样建设呢?现在信息科技极为发达,学习条件空前优越。但是从基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上,我们还是要不忘老祖宗的教导,重“用”而轻“利”,善于利用科技手段,又要避免过于看重科技手段和学习工具,才能长期彻底改善我们的学习风气,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再看得长远些,如何学习,是关乎我们的民族和社会发展的大事,整个社会是向重“利”轻“用”的拜物主义、拜金主义发展,还是向重“用”轻“利”的心灵自由方向发展,这是中华民族复兴道路上一个必须做对的选择。